酷炫的摇拍效果你会拍吗?方法其实并不难
➤纵向追随:当动体纵向运动时,相机随之纵向追随。如小孩向上荡秋千,相机向上转动。
➤弧形追随:当动体弧形运动时,相机随动体运动,弧形追随。
➤圆形追随:当动体圆形转动时,相机圆形追随。
➤斜向追随:当动体由高处下降时,相机可斜向追随。
➤变焦追随:拍摄者在面对迎面而来的动体时,利用变焦镜头,在变焦中追随拍摄.这时动体的四周会出现放射线条,有迸出的效果,动感很强。
总的来说摇拍摄影的方法都是统一的,那就是:在曝光过程中让相机跟随运动物体进行移动并拍摄。分成6类,其实只是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同,也就是相机在进行摇拍时,移动的方向不同罢了。所以在此文,我们以平行追随为例,来向各位摄友讲解摇拍的拍摄方法。
摇拍方法
1、相机设置
➤曝光模式:快门优先
摇拍对于快门速度的要求最高。由于需要在曝光过程中移动相机拍摄才能让背景虚化,所以快门速度不能太高。而快门速度过低又回导致主体很容易虚掉,这也是导致摇拍成功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下表为对常见移动物体摇拍时使用的快门速度,各位摄友可以参考一下:
➤对焦模式:连续对焦
在摇拍过程中,需要持续保持对运动物体的合焦状态,所以使用连续对焦模式。
但如果您的相机对焦速度不高,尤其是一些中低端相机,在使用连续对焦的时候很可能追随运动物体对焦时出现对焦偏移,那么此时可以使用预对焦的方式。
也就是预判按下快门时运动物体的位置,然后提前对该位置进行对焦,合焦后再改为手动对焦。当然,也可以使用后键对焦方式,这样在进行预对焦操作时更简单。
如果您还了解后键对焦的优势,建议阅读: 掌握后键对焦的5个使用技巧
➤对焦区域模式:单点AF区域模式
由于利用摇拍方法拍摄,实际的动体在镜头中反而是静止的物体,而背景反而是运动物体。所以建议使用单点AF区域模式,并将对焦点锁定在画面中央,这样可以获得更快速准确的对焦。
➤快门释放模式:连拍模式
使用连拍,如一秒3张,一秒6张之类等等来提高成功率。但是在连拍期间一定要保持相机转动与运动物体的速度一致,切记!这个是绝对关键。
2、拍摄方法
➤注意光线
在设置好相机,进行拍摄之前,首先要考虑主体所处环境的光线效果。一般说来侧光、侧逆光、逆光的情况下可以使主体的轮廓与背景分开,使主体与背景产生强烈的对比色调。
背景不能是纯黑或纯白的,这样体现不出动态模糊效果。最好是在黑中、黑灰中带有“光斑”的景物,如树林、人群、建筑物、车辆等。这样才能产生黑白灰的虚线条。
拍摄主体一般不要超过画面的三分之二,主体在画面的位置太大,就减少了主体与背景的对比空间,不易产生强烈动感效果。
➤不能只看取景器
但当我们使用单反相机拍追随摄影时,会产生一个问题,这就是当你按下快门后,相机的反光板就翻上去了,取景器内一片黑,根本看不见被摄物体(新型相机带半透反光镜的已不是如此)。
因此在追随摄影时,摄影者不能只盯住取景器,要在取景器外面观察被摄动体,才可以保证拍出好的追随照片。所以最好练一练“双眼摄影”,也就是用右眼通过取景器取景,左眼睁开,观察动体的运动方向。
➤稳定相机
需要准备一个具有可旋转云台的三脚架,让你在转动镜头跟随物体时保持机身的稳定性。或者也可以采用传说中的“人肉三脚架”战术:胳膊肘紧贴躯干,两脚与肩同宽,左手扶住镜头下方。这样基本能保持镜头的稳定。
➤与被摄体运动方向速度保持一致并按下快门
这里是需要平移相机。就是在合焦之后按下快门曝光开始就需要保持相机旋转速度与运动物体速度一致,直至曝光完毕之前都要与运动物体保持相机转动速度一样。这个所谓的保持速度一致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感受到的准确时间感。
相对简单一点的方法是,当拍摄对象离我们相机最前方最近的时候,按下快门,这时相机的转动速度相对比较容易与运动物体同步。
4、特别注意
➤按下快门后相机需持续移动
按下快门后镜头要跟着拍摄对象的移动而继续转动一些距离,不能一按下快门就停止转动镜头。正是因为按下快门时相机与主体的同步移动才形成的摇拍效果。
➤按下快门不要太用力
在相机转动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太用力按下快门,会制造抖动而模糊。按快门的一刹那,相机要保证平稳匀速移动,不能上下震动,也不能在中间停顿,直到物体离开画面时,也不能急停下来,要顺其自然平移下去。
➤不成功很正常
在文章一开头就说明了,摇拍这一技术对于熟练度要求很高,并不是说掌握了拍摄方法就能拍出效果出众的画面。
对于相机摇动的速度如何与物体运动速度相契合,需要大量的练习,所以不要轻易放弃,多拍几张,总会有效果还不错的。拿起相机去街头试试摇拍效果吧,也许有意外惊喜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