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哪里?

想起小时候唱过的一首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我们的眼睛里。”既然这个春天还无法触摸,就让我们用眼睛来与它相约吧。
今天小克勒为大家选了一些中国名画里的春天,让我们穿行在历史的时空里感受春天。↓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43*80.5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游春图》是展子虔传世的唯一作品,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图中展现了水天相接的情形,青山叠翠,湖水融融,士人策马山径或驻足湖边,还有美丽的仕女泛舟水上,熏风和煦,水面上微波粼粼,岸上桃杏绽开,绿草如茵。画家用青绿重着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遥摄全景,人物布局得当,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北宋 《虢国夫人游春图》(摹)51.8*148厘米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唐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及其侍从春天出游的行列。前面有三个单骑开道,依次为男装仕女乘黑色马;中间并列两骑,即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并辔而行,均骑浅黄色骏马,虢国夫人居全画中心位置,秦国夫人侧向着她,二人脸庞丰润,雍容华贵,神情悠闲自若;最后并列三骑。全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设色典雅富丽,具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画面上洋溢著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
北宋 郭熙 《早春图》158.3*108.1厘米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早春图》的画幅左侧有画家自题“早春,壬子(1072)郭熙笔”,顾名思义,这幅画作是在描写瑞雪消融,云烟变幻,大地复苏,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早春景象。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的信息。远处山峰耸拔,气势雄伟;近处圆岗层叠,山石突兀;山间泉水淙淙而下,汇入河谷,桥路楼观掩映于山崖丛树间。在水边、山间活动的人们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山石间描绘有林木,或直或欹,或疏或密,姿态各异。树干用笔灵活,树多虫枝,枝条上多有像鹰爪、蟹爪之类的小枝。
明 仇英 《汉宫春晓图》30.6*574.1厘米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汉宫春晓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图用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时节宫闱之中的日常琐事: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图像、戏婴、送食、挥扇,画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凡一百一十五人,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既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显示了画家过人的观察能力与精湛的写实功力。人物皆唐以来衣饰,取名汉宫,是当时对宫室的泛指。
明 文徵明 《雨晴纪事图》130*60.8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入春连月雨淋漓,一日雨晴春亦深。碧沼平添三尺水,绿榆新涨一池荫。”这件山水小景是文徵明在阴雨初晴之时所作,一纪事且记情。画中描绘了雾气弥漫的平沼近岸,碎石散置,绿苔满布,细草丛生。数棵杂树相簇,绿叶枯枝,相互扶助。作品虽为小景,但亦显得境界开阔,笔法宽厚,墨色浑润,在浓淡变化中显明层次丰富,气势厚重,有翠湿欲滴之意。
清 王翚 《杏花春雨江南》81*51厘米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古典诗词中的杏花,多以春雨为衬。而杏花和春雨,最好是在江南。此图是王翚《仿古四季山水图》屏风组画中的一幅,描绘的是江南春景。图中山峦层叠,树木青翠,烟雾环绕,村舍屋宇错落,渔船泛波湖上,一派雨后春光明媚的江南山村景致。近处、远处的小桥流水,将整幅画面巧妙地连结在一起;远处山峦环绕于雾霭之中,若隐若现,山峦以墨点点染,借以烘托初春万物复苏之景。
清 董邦达 《苏堤春晓图》66*137厘米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董邦达是清代官员、书画家,与董源,董其昌并称“三董”。他的山水画作品水墨疏淡,设色雅丽,用笔轻柔,擅用枯笔,皴法松秀,重视以烘染来加强干笔勾勒皴擦之韵味,使笔墨浑然一体,文人情趣极浓。
齐白石 《红衣牛背雨丝丝》151.5*56.5厘米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红衣牛背雨丝丝》图中的题识:英雄名士孰先知,各有因缘在少时。今日相逢才晓得,红衣牛背雨丝丝。老舍仁弟、絜青女弟同正。壬辰夏四月,九十二岁白石老人画于京华城西铁屋。这幅画是白石老人郑重送给老舍和女弟子胡絜青夫妇的一幅牛画,创作于1952年。画中,一光屁股红衣童子坐在水牛背上放风筝,一根长长的线将风筝放飞到了又高又远的天空,整个画面极为素净。
以上就是小克勒整理的部分中国绘画大师关于春天的画作,希望疫情可以尽快过去,好想去这些博物馆看看这些画作的真迹啊。也希望这些“美好的春天”给大家带去一份心灵上的抚慰。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克勒门”是啥?
克勒门
是一个在上海
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的文化沙龙
原标题:《春天在哪里?》